在湖北十堰
(相关资料图)
有一个特别的村子——龙韵村
全村3200多人都是
来自大山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
而这里也是
湖北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村子
村子自2018年成立已有5年时间
如今,这里的村民过得怎么样?
长江云新闻记者来到这里蹲点调研
抵达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,已是夜晚时分。在村里的武当不夜城景区,一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凤凰灯舞正在这里上演,现场的游客已经是络绎不绝,十分热闹。长江云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龙韵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武当不夜城自今年五一开业以来,凭借郧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凤凰灯舞,成为网红景点,全国游客纷纷到此打卡。
将旅游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,2018年以来,由3211名大山搬迁户组建的龙韵村,陆续建成了3条旅游商业街、一片共享农场。村民们把曾经在老家的绝活儿都拿了出来,有人用一双巧手缝花布,有人开起了农家乐……村民谢青山靠着独门绝活——炸玉米锅巴,月入2000元。
今年24岁的谢青山,是龙韵村3211名移民者其中的一员。2018年,他和郧阳县柳陂镇24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的村民一起,告别了大山深处的故乡,来到这个从无到有的新村,开始了全新的生活。谢青山的身份,也从一名农民,变成了武当不夜城景区的餐馆老板,卖的是老家的特色美食——玉米锅巴。
十堰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村民谢青山说:“普通的玉米生长周期在四个月,但是我们老家李家店村的玉米生长周期在五个半月,口感比较甜,村里让我们大胆地过来做,做出来给房租,做不出来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,一个月收入大概在2000块钱。”
今年59岁的胡高远,从家乡马鞍村来到这里后,成为了龙韵共享农场的一位农业技术员。对于给菜搭架子,他有一套独门秘诀。
胡高远向记者展示他的技巧:“我的技巧是我爷爷教我的,我绑的和别人不一样,别人绑的风一刮就倒了,我这个竹子是从老家那边拉过来的,别的地方一般都用木棍,竹子高而且耐潮。”
既能在田园耕种,又能住在小高层、享受生活和交通的便利,这样的生活对于胡高远而言,十分惬意。村里的十几栋漂亮的楼房,就是给搬迁户准备的家园。
“50平方的两室,产权属于自己的,比以前强多了,我们以前住在山区,下雨以后滑坡,房子都冲走了。”胡高远表示,没想到3000多人住一个大小区,一开始觉得不习惯,老往回跑,后面有时候这边放电影,小舞台有时候有表演,慢慢跟大家都熟悉了,现在有几百个朋友。
3000多人的易地搬迁安置村,在湖北是没有先例的。但龙韵村从设计之初起,就有着明确目标,要让这些世代以农为生的村民们在这里过得安定、过得习惯。
让一座新村真正成为村民们心中新的“故乡”,最难得的是唤起每个人心中对于故乡的记忆。
龙韵村挖空心思建起了村史馆,在村史馆里,每个村民的家姓、家史 都记录在案,每个家庭发生的大事,都在馆内留下了印记。村里还修建了儿时记忆一条街,24个村,每个村选了一栋老房子,一比一的复制。
胡高远介绍道:“这个房子是我们辽瓦乡,专门烧的青砖盖房子,这是我们隔壁那个老房子,它是搞那个茅草盖的,一看到这些就回忆到了往时候,打造这个村子绝对是用心了。”
十堰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敏告诉记者:“通过建设武当秀场、红色广场、生态农场、振兴剧场、体验渔场,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旅游就业创业,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57万元。”
每到傍晚,村里的幸福食堂就要开饭了。胡高远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种的菜带进了食堂,谢青山也过来帮忙。还是那些家乡人、还是那个家乡味,在这片新土地上,留住了乡愁,也成就了那份可贵的心安。
(长江云新闻记者 尹晨 陈赟 王天宇 赵龙文 责任编辑 朱宇航)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国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