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波近酒壶 ----浅谈楹联的平仄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中原壹点 2023-09-08 09:36:04


(资料图)

~~楚水

海石分棋子

江波近酒壶

---此乃杨度先生集先贤诗句为联,不知道是否合乎平仄联律。海石分棋子,郫筒当酒缸--出自李商隐的《因书》;柳影含云幕,江波近酒壶--则出杜甫的《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》。打破原来各自诗的意境,潮起潮落,礁石若隐若现,海石分棋子,人生如棋,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。大江东去,逝者如斯夫,江波近酒壶,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,尽管有点消极,但却能集句为联,集出了曲经通幽处的意境,不啻为点铁成金。

这几天,老王先生庆新同志危坐正襟,龙颜大怒:

“ 润仄声,此处用平声。行云雨施是成语,施正好平声。”

----缘于老楚同志,将龙翥方施雨的“施”字改为“润”字,后不合平仄,有损其联坛盟主的权威。竖子不可教也,决计不再理会不懂平仄的老楚。由是自然会想到楹联的平仄,如书法内容与形式,不能不重视不涉及。而谈及平仄又离不开诗,诗早于楹联,不妨先从诗的平仄格律谈起。

中国第一首诗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“断竹续竹。飞土逐宍。”的《弹歌》,故《尧典》云诗言志也。后经夏商周公卿列士“献士陈志”,诗已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载体。孔子兴观群怨,所以,尽管半部《论语》可治国平天下,但不是《荷马史诗》,孟子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,教诗明志,然而《孟子》也不是印度的《罗摩衍那》。荆轲风萧萧兮及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,没有平仄格律,《诗经》《离骚》也没有格律。那么,诗词的平仄格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?

据不完全考证应该出现魏晋南北朝,梁武帝萧洐时期,当时的文坛领袖尚书令沈约,精通音律,认为用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,相互调节,应用于诗文,这样诗更有音乐感,更适合朗诵。古代没有微信微博自媒体,也没有报刊杂志,诗人发表自己诗作的地方大多为长亭外,古道边,名山大山,古楼名阁。然后,就是被人吟咏传唱,而合乎平仄格律,更朗朗上口,才催生平仄格律的形成。一直新宋朝以后,才形成固定的平仄模式,而楹联的平仄则岀现的更晚。

如货币天生是金银,金银天生不是货币。平仄格律天生为吟诵传唱服务,而楹联的主要功能在于悬挂与张贴,比如为老王同志嵌名庆新一幅,是书写出来,而不是朗诵岀来,主要表达在视觉上,而不是声音上,海石分棋子,江波近酒壶,如果不写出来,又怎么能感觉出渔父精神与渔父心态呢?润物细无声,需要潜移默化,这样才能滴水石穿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国99新科技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